当1851年世博会的曙光,升起在英国伦敦时,泱泱华夏大国,正在苦难深处挣扎。西风东渐,一批又一批先哲以奋勇顽强的精神,冲破了黑暗、冲破了束缚,走出了国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强烈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先哲,诸如王韬、郑观应、张謇、张元济等,纷纷著书立说,大声呼吁。除思想家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外,张元济的《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更是宣传世博的著名文章,1910年张元济环游世界期间,参观了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中国会场的简陋与所受到的冷遇,引起了他的思考,于是写下了上述一文,刊登于当年第九期《东方杂志》,引为震动。以实业救国的张謇,也对中国参与世博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纪略》与《调查欧西实业纪要》中,留下了自己对世博会的感想,同时也让我们后人了解到中国与世博的历史。这些先哲的呼吁,带来了国人的观念变化,在参与世博的过程中,使我们接受了近代文明的洗礼。
今天,国人的百年世博梦,终于在我们的眼前得以实现。全世界的文明汇聚黄浦江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这些文明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串连在一起,演绎着世博会有史以来最壮丽的一幕,令人欢呼,振人精神,扬我国威。
世博,是东风,它吹拂着神州大地;世博,是号角,它振奋起国人的前进步伐。在这举国上下激奋的时刻,作为一个有着24年历史的上海市收藏协会,我们同样地振臂欢呼,借着世博东风,推进协会进一步发展。这是机遇,是百年一遇的机会。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只有准备好的人,才能把握着机遇。
作为申城社会组织一员的上海市收藏协会,刚送走了它的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这是我会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人心最齐的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推进发展,再创海派收藏新高”的目标。形成于上海开埠后的海派收藏,以创新与宽容的胸怀,走出传统收藏的束缚,将东、西方文明融合成和谐的乐曲,从而赢得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美誉。随着社会的前进,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起改革开放的进军号时,海派收藏再次崛起,迅速形成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第一家省市级法人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破土而出。
我们坚信,上海世博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溶进了世界文明之中。我们一定要借世博的东风,推进协会的发展。推进发展,要有“更上一层楼”的追求,也要有励志创新的理念,还要有精益求精的意识,更要有海纳百川的睿智。推进发展,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奋斗!
借世博东风,推进发展,再创海派收藏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