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社团的社会公众形象十分重要。而一个社团的公众形象,则需要这个社团的全体成员精心打造。在精心打造社团形象的过程中,奉献真诚爱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上海市收藏协会成立以来,走过了24年的历程,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在贺信中所述:“贵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全国收藏界的前面,为我国的文物保护、民间收藏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过去的历程中,上海市收藏协会(当时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壮大,我们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与支持。正是这种社会的关注与认同,才使得协会的基础牢牢地扎根于社会之中。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的关注与认同,需要我们进一步地作出努力,那就是社会公众形象的塑造。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团公众形象的塑造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但“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上海市收藏协会在这方面,有着非常优良的传统。早在协会初创时期的1988年,华东地区发生了特大水灾,已故著名算盘收藏家陈宝定先生闻讯发起募捐倡议,记得当时协会正在沪上格致中学举办一个活动,陈宝定先生的这个倡议,一下子启发了会员同仁的慈善爱心,那次慈善募捐活动,得到了民政部门的赞扬。从那以后,我们一路走来,在为民间收藏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时,也用我们的大爱精神,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从而树立了我们的社会公众形象。在庆贺协会成20周年前夕,由本会王毅、周伯钦、杨振斌等24位同仁,发起了“收藏不忘慈善”捐赠希望小学的活动,历时近两年,经300多位爱心同仁的无私奉献,2007年11月10日,一座冠名“上海收藏”的希望小学,终于在江西革命老区上饶市横峰县龙门乡拨地而起。此事轰动国内藏界引起强烈反响,至今仍是唯一的记录。
2008年5月21日,当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本会史明杰、董水淼、吴昌龙等同仁又联合发起了“救灾时刻我们在一起”的捐赠倡议,结果130位同仁共募捐善款31500元。它迸发出我们收藏家血浓于水的心声,树立起海派收藏家的形象。
今年,上海市收藏协会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后,再次迸发出大爱精神的火花,分别向西南五省旱灾与玉树地震奉献爱心。两批赈灾活动,受到了市红十字会的好评。总捐赠款达到36441元,超过了汶川大地震的31500元捐款。值得一提的是,两批赈灾倡议,都是普通的会员同仁,第一批是沈锦源、李银伟、陈展华,第二批是谈永顺、葛卫东及本会银行卡沙龙的同仁。
20多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奉献出真诚的爱心,树立起海派收藏家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