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陶堰镇茅洋村邵鸿江来电:搞了20多年收藏,藏品丰富,其中粮票等票证共有4000多张。如今想把这些票证整理成展版,展览给年轻人看,让他们直观感受过去的那段岁月。但文化水平不高,想找个人协助配文。
记者王晓宏核实报道: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邵鸿江老人的家,他今年72岁,尽管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见到记者,邵鸿江从箱子里搬出自己的藏品,一本本自制夹子中满是票证,有印刷的、手写的,国内各省份的都有。
邵鸿江说,1956年,自己还只有17岁,刚读完小学,便跟着从事印刷的师傅赶往丽水当学徒,后来在那边安家。由于自己是搞印刷的,邵鸿江经常外出学习、交流技术。在外面走多了,邵鸿江喜欢上了收藏,但他收藏的都是小物品,如酒标、电话磁卡、香烟盒、票证等等,因为这些东西携带方便。
在他的藏品中,酒标数量最多,共有5万多张,全部是啤酒商标。早在1993年,他就将这些酒标按祖国风光、文房四宝等归类,整理制作出宣传册,并在绍兴博物馆和丽水等地博物馆展览过。
退休后,邵鸿江回到绍兴居住,把这些藏品一同带来。“我们村里也有青少年教育中心,每次村里搞活动,我就拿着粮票、油票等票证去给孩子们看看,他们都觉得很新鲜。”邵鸿江说。
随着年龄的增大,邵鸿江每天翻着各种各样的票证,愈发觉得该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让后人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票证自1955年开始发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票证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大家都淡忘了那段历史。就拿粮票来说,它分居民粮票和农村粮票,农村粮票又分储备粮票、周转粮票、奖励粮票、救灾粮票等等。”邵鸿江说,“这么多票证,要分类出来都得花很长时间,想给它们配上文字,我这点文化水平也远远不够。”
作者:杨宗宝 来源:绍兴晚报 2010/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