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社会动态 综合新闻 组织机构 海派藏家 鉴定专家 收藏论坛
宁夏收藏协会 | 海南省收藏家协
河北省民间收藏 | 湖北省收藏家协
中国收藏家协会 | 吉林省收藏家协
江西省收藏学研 | 江苏省收藏家协
甘肃省收藏协会 | 宁夏收藏家协会
钱币收藏钱景看好 袁大头半年从30元涨至700元

 

点击看下一页

 

“袁大头” 资料图

 

2011价值回归时代,古董瓷器、书画继续走高

 

2010年的收藏市场,是风生水起、话题性十足的。前有成交价超4亿元的黄庭坚的《砥柱铭》,后有超150万元的茅台酒。不论是嘉德拍卖还是西泠拍卖,不论是春拍还是秋拍,一件件拍品的价格,都在让世人为之惊叹。

 

而收藏界的业内人士对如今层出不穷的高成交价,表现出理所应当的态度——“价值回归”是他们对如今收藏品市场的一个定位。

 

2011年收藏品市场硝烟依旧

 

“我相信,2011年对收藏品市场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年份,应该能比2010年更好。”理财一周报记者于12月27日采访资深收藏鉴赏家刘超时,他很肯定地表示,“现在的人越来越有钱,渐渐地步入收藏这个圈子的人多了,资金也就自然进来了。另一方面,在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通货膨胀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价格呈现涨势的收藏品,已然成为大家保值甚或是投资的新宠。”

 

除了市场因素外,能让收藏品在2011年继续保持“向前冲”状态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收藏品自身的特性。“稀缺性、历史人文性都是收藏品保持价值的重要原因。”这是很多专家一致的观点,刘超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看到收藏品的价格好像很高,但其实在古代其价格就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比如掐丝珐琅器,它的制作工艺繁杂、使用的材料名贵,仅凭这点,就让其具备了很高价值。”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胡西林,作为艺术鉴赏家,他对收藏品在文化内涵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作为西泠拍卖的董事,他对收藏品在市场上能够达到的高度同样要求很高。理财一周报记者于12月28日采访胡西林时,后者对收藏品在2011年会有一个强劲的走势作出肯定。

 

古董瓷器、书画类:价格继续走高

 

对古董瓷器和书画的肯定,是很多收藏家的共识,因为一直以来,古董级的藏品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在瓷器方面,一般来说,官窑的作品占市场主流,但也并不排除一些非官窑的作品卖到高价。不过既然强调古董级,所以瓷器的制作年代很关键。一般而言,收藏品市场会把1912年以前的瓷器作为古代瓷器对待,而1912年到1949年之间的则是民国作品,1949年之后的则理所当然的是现当代瓷器。

 

在市场上,不同时期的瓷器,其所具有的价值不一样,不过一般而言,只要是古代瓷器,它的价格就不会低,而且会一直往上涨。“这些古代瓷器,我觉得不论涨到多高的价钱,都是正常的,因为它们值这个钱。”刘超说,而另一方面,现当代瓷器则没这么好运,“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觉得现当代的瓷器并没有什么价值。像前段时间博宝网主办的现当代陶瓷展,不仅是买的人很少,甚至是参观的人都很少。”如今当代瓷器面临的现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古代瓷器为何如此受欢迎,而且会一直受欢迎下去。

 

另一个担纲收藏品市场重头戏的是书画,其在2011年的势头并不会弱于古代瓷器。从2010年初拍出4.386亿元天价的黄庭坚的《砥柱铭》到刚刚拍出1.187亿元的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2010年这一年,古代书画可谓是呼风唤雨,挑起了诸多话题。当然,这一强劲势头在2011年并不会减弱。就如书画收藏鉴赏家宣家鑫所言,这是一个价值回归的时代,这些包含了“真”、“珍”特性的藏品,不论涨到什么价钱,都是正常的。

 

钱币类:“钱”景一片大好

 

钱币对收藏家刘超而言,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品类。他曾经以30元每个的价格收集了几百个“袁大头”,然后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以200元每个的价钱转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半年,“袁大头”的价钱已达到700元/个,翻了3倍多。

 

“我知道今年的形势很好,但没想到会这么好。半年之内翻3倍,这是想不到的。不过我相信,在2011年,钱币的市场会更好,涨幅会更大。”善于从年底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的刘超对钱币很有信心。

 

当然,不只是“袁大头”,银元在2011年的市场也将走得很好。刘超举例说到光绪时期的银元,其在今年的起价金额已达千元。背面刻有龙纹的银元,由于龙的胡须的长短,也使得价钱不一。“龙纹很短的银元,大概是1000元左右一个,而龙纹很长的,则值十几万元。”一个银元,可以卖到千元甚或是十多万元的价格,一方面是它的价值所在,一方面也有炒作的因素。“现在收藏的市场这么好,很多人开始收藏。但往往一些有钱人并不真正懂收藏品,他们觉得目前哪种品类的升值潜力大,就会把市场上的都收集到自己的口袋里。这样一来,价格自然就被炒上去了。”刘超说。不过他觉得炒作只在一些品类中产生很大影响,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藏品。

 

不过,就算是炒作,2011年,钱币的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杂项收藏将成2011年投资热点关注犀牛角

 

专家建议:关注犀牛角和文房四宝之砚台、毛笔

 

杂项收藏是指在收藏“主流”——书画、陶瓷、玉器、家具、古籍善本、珠宝、邮品、钱币等大项之外的类别,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以及一些无法准确归类的物品如挂饰、手串、核桃等,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把玩。

 

杂项中的各个类别都将在2011年步入价格上升期,并且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很大。

 

突破性杂项:犀牛角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广州嘉德拍卖中,杂件类的成交价相较预期,都有50%的涨幅,这对一直以来不温不火的杂项收藏来说,是一个利好的信号,表示在2011年,杂项将有一个突破。”资深收藏鉴赏家刘超表示。而在品类繁多的杂项中,他重点提名了犀牛角。

 

其实一直以来犀牛角都是拍卖会的常客,只是没有很强势迅猛的劲头,但在2011年,它将一扫之前的不温不火,强势回归到主流的拍卖中。“作为名贵材质的犀牛角,就算没有经过加工雕刻,也已经很值钱。而在后人的雕刻中,它成为了艺术的载体,有着不同时期雕刻的特色、人文故事,就更加具有收藏的价值。”西泠拍卖的董事、艺术鉴赏家胡西林从材质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犀牛角所具有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这里所说的犀牛角,是指亚洲犀。在古籍中,对犀牛的记载可说是相当早。如《殷墟书契前篇》里收录的甲骨文中就有“获象”、“获象二”的文字,而《汉书》上也记载着“慰佗献文帝犀角十”。从出土文物看,早期倒可以看到犀角的出土,唐宋以后反而非常罕见,这说明了曾经生活在中国的犀牛急剧减少。

 

除了材质的稀少名贵之外,胡西林提到的人文内涵也是犀牛角价值的重要方面。就和书画瓷器一样,它也是艺术文化的载体。这种记述了当朝或历史上故事的雕刻内容,是一种对古时情景的追溯。就比如在2006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尤侃的犀牛角仙人乘槎杯卖到了203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这是截至2008年的最贵犀牛角记录。

 

“物以稀为贵是老生常谈的论调,但却是收藏市场上的绝对道理。在细分的趋势中,犀牛角可以凭借这股东风走入盛世,在2011年大展宏图。不过,犀牛角本身则是无法再细分的品类。” 胡西林说。

 

文房四宝中的砚和笔

 

西泠拍卖的董事、艺术鉴赏家胡西林不仅表示2011年的收藏市场会有一个强劲的走势,还指出对藏品的细分,让很多之前不为人们关注的藏品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各大拍卖会上的亮点。

 

“在细分当中梳理历史遗存,存在着相对未被重视的品类,而且这些品类还不在少数。”胡西林表示。不过,在2011年,随着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曾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收藏品类将走入繁盛。

 

举例来说,文人用品中的砚台。一直以来,砚台在拍卖会上的出现都是以杂项的名义,而且一般来说一场拍卖会只得一两方而已。而在2007年,西泠印社推出了“历代名砚专场”,被业内称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首个砚台专场”。砚台拍卖状况由此逐渐改观。首个“历代名砚专场”共汇聚130多方各式名砚,总成交额达1832万元,成交率达98.3%。清代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场“标王”。以后每年的春秋拍,西泠印社都会推出砚台专场,除2008年以外,每场的成交率均在90%以上。2009 年秋拍“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砚台收藏中堪称“石渠宝笈”级的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最终以 548.8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文人砚拍的世界纪录。今年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估价为80万-150万元的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更有甚者,在今年6月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中,一方砚台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

 

对于这样的现象,胡西林表示,砚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收藏爱好,他们对砚台的追求可谓是精益求精。如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的苏东坡,他赠送礼品给别人时多为砚台。而且很多文人都喜欢创作砚铭,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天祥、赵孟頫、文征明、祝枝山、唐寅、董其昌、朱彝尊、高凤翰、袁枚、纪昀等。就这一点,胡西林解释说,“古时候的文人写字都需要研墨,理所应当的要用到砚台。而这些人为了在书写时赏心悦目,对砚台的要求自然很高很讲究。这也使得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砚台,很是精美。”不过随着现代人书写习惯的变化,砚台逐渐退出了文房用品的范围,转而成为欣赏品、收藏品。

 

同样也是文房四宝中一员的毛笔,也将在细分的趋势中分一杯羹。“和砚台一样,毛笔的出现也一直借着杂项的名义,但由于存世量很少的关系,毛笔的价值其实很高。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清朝乾隆时期,出现的一种瓷质笔杆的毛笔。一直以来大家都将其当作毛笔对待,但其实那根瓷质的笔杆,同样是清代瓷器,它所具有的价值应与其他瓷器一样。”

 

在举了这两个例子之后,胡西林表示,不仅是掺杂在杂项中的这些藏品,更多的藏品的价值也随着细分而受到重视。“因为对藏品的品类细分了,曾被忽视的一些品类的价值、特性就被凸显出来,引起注意。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传统的收藏热点已不能满足藏家的要求,这些细分后出现的品类自然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目光。”

 

“在我看来,在2011年,收藏品市场会有很好的发展。这种发展其实是这个市场自身的需求。目前收藏品市场正处于一个上升期,跨入这个圈子的人越来越多,各大拍卖会上也是亮点频现。这样好的形势,没理由不在2011年继续。” 胡西林表示。



来源:理财一周报 2011/1/2
最新新闻
  • [2025/6/8]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二届收藏读书节摄...
  • [2025/6/6]上海市 "双十收藏家" 榜单今天荣耀揭晓...
  • [2025/5/29]闲和雅静 古韵幽深
  • [2025/5/22]从魔都,到酒都——上海酒委会走进洋河、双...
  • 返回首页
    本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后台管理
    上海市收藏协会  赞助支持单位:上海静安书画院
    备案号:沪ICP备17009275号-1   Email:7979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2157656-808 021-62583256
    技术支持:上海筑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