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圆满落幕
又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上海市收藏协会联合承办的“玉兔迎春——第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1月26日至2月10日在新建的浦东图书馆举办。该展成为本市今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海上年俗风情展创办于2007年的春节,每年一个主题,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曾先后在三山会馆、上海文庙、长宁民俗中心亮相,成为上海“过年”的一张节庆文化的名片,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与喜爱。本届年俗风情展延续并拓展了前四届的主题和规模,展示上海五方杂处的春节风俗,为上海的新春带来浓浓传统年味。
2011年是中国传统的兔年,本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围绕着“玉兔迎春”主题展开,强调知识性与观赏性。展览着重传播年俗知识与趣闻,向市民普及过年吃什么、玩什么,过年居所布置、过年服饰习俗和过年礼俗等;还将老上海从腊月二十三筹办过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程序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日程,用连环图解的方式呈现给市民。同时,本次展览展出来自本会众多收藏家的珍贵年俗藏品,包含“吃喝、玩乐、居、饰、礼”五大主题,有清代贺卡、九子盘、银器、景泰蓝、铜手炉、印糕模;帽、鞋、餐具、茶具、酒具、食盒、绣品;年画、红包封、庙会门券等。其中清代盘金绣全堂“八仙过海”年俗喜幛八幅,绣工精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玉如意系列、各式银摆件、民国时期京剧戏单,也都是稀罕物品。大型展品红木灵芝纹传统中堂、“欢天喜地”红豆杉大型根雕,更是妆点了“年”的氛围,力求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年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及海上年俗的丰富内容(详见二版参展名单)。

1月26日,即农历腊月廿三的上午9点,浦东图书馆广场上,红灯笼高高挂起,穿着传统服饰的表演队,在欢庆的乐曲中跳起民俗舞蹈,一派喜悦景象。近千名本会会员、市民及民间艺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主持,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在隆重热烈的欢乐气氛中,主席台上的领导向市民及外国友人赠送春联。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王卫国、市文广局社文处处长刘庆红、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等(见上图),共同为展览剪彩。
为了让市民能亲身体验传统新年的文化娱乐活动,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实景展示和民间技艺展示区域,市民可以猜灯谜、体验各种民间手工艺活动,感受别样的欢乐。本次民间工艺展示活动得到了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民间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面塑艺人刘维虎的带领下,展示了面塑、草编、剪纸、蛋刻、糖画、米刻等民间工艺。另外,朱惠广的丝网版生肖兔,以及来自淮北民间艺术研究院的敖复兴吉祥书法等,都受到了参观者的青睐。
玉兔迎春——第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由于展馆落实的因素,造成本届展事活动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外借展柜等困难,为准时将展览办出,在主承办各方的共同协调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设计布展的和煦会展公司,调集精兵强将,日以继夜地赶任务。旺家根艺的廖浩鑫先生以满腔热情为展览提供大型红豆杉根雕“欢天喜地”一组,光其中的一件就重达近两吨。那笑口常开的弥勒,为展览增色多多。柳记雅兴楼送展的是一套清式红木中堂,工艺精美,色泽深沉的案桌、椅几获得人们的称赞。毅久文化公司闻讯送展的“高瞻远瞩”辛卯瓷兔,系中国工艺大师吴锦华的得意之作。更要感谢的是岚灵奇石城陈祥总经理提供了42个展柜,解决了展览的大问题。展事活动能得到顺利完成。协会诸多同仁不仅及时送展,还有不少成了幕后的无名英雄,例如展览部主任王张友,理事顾惠康、陈佩康、宋奇,以及会员高克堂、徐荣来、潘永良、房冠龙等。
玉免迎春第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已于2月10日圆满降下帷幕,在免费开放展期,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不仅为今年新年增添了文化亮点,更重拾现代都市人对传统节庆的记忆,让悠久的民俗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下去。正如一位叫王菲的学生在留言中写道:“年俗展览真好,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过新年有那么多的知识呀!”
作者:文:纪则,摄影:寿东奎 201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