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会25周年系列活动方案,回顾展示上海市收藏协会走过的历程,本刊与协会网站举行“我与协会”征文活动,本期刊登了冯济民与葛卫东两人征文,望广大同仁也拿起笔,将您与协会的一段往事、一件资料、一份感受写出来,共同见证民间收藏的发展。来稿请寄协会办公室,中山南路1551号208室200011。电子邮箱:E-mail:moja669@163.com.
2010年12月3日下午,我到收藏协会办公室办理会员证换新证手续并交纳2011年会费。这已经是我1990年3月入会(当时作为港务局团体会员,后改为个人会员)以来第二十次交纳会费。故而也就收藏了20张收据和曾经持有的5张会员证。看到它们,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入会二十年的经历。
二十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成为收藏协会理事暨旅游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亲身参与了收藏协会的许多活动。我曾多次参加过有关收藏展览、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在有关研讨会上获奖、参加了各种考察活动、参加了协会历次为灾区和希望小学的捐款。作为党员理事,我积极为协会工作建言献策,并为协会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我曾有幸为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型庆祝活动和首次慈善募捐活动撰写长篇通讯报道在收藏家报上刊登,也曾有幸担任协会首本《海派收藏论文集》的编辑。我还经常为收藏家报撰写稿件,在协会组织的各种座谈会上积极发言。2006年12月,我利用出差的机会赴京拜访了我国文博界泰斗吕济民,并请他给收藏协会成立二十周年题词,为协会二十周年庆典增添了光彩。
在协会成立二十五年之际,作为一名入会二十年的老会员和协会的党员理事,我也见证了收藏协会的成长和发展。二十五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协会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成立了协会党支部、收藏队伍不断壮大、协会组织进一步健全,会员素质有所增强,专题研究逐步深入,藏品品位得到提高,各项活动频繁举行,宣传报道全面迅速,对外联系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收藏为社会服务,与现实政治生活结合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配合形势举办各种收藏展、组织开展研讨活动、捐款援建江西希望小学、支援灾区人民、为社区建设服务等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冯济民 2011/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