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从艺术北京到上海艺博会,一家名为哈格曼的画廊成为关注焦点。他们展出的作品既不当代也不前卫,而是一些我们经常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名字,如毕加索、鲁本斯。据了解,作为画廊经营者的简·哈格曼本身也是一位藏家,他表示:“自己每年保持收藏一幅作品的习惯,在北京建立画廊将西方的经典艺术品带到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中国的艺术带到西方进行交融和互动。”
商报:据了解,您的家族收藏了约40幅16至18世纪荷兰、佛兰德斯绘画的诸多经典作品,这样的收藏规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简·哈格曼:40年前,我的家族和艺术本不沾边,是一次展览中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父母,从那时起他们就几乎一直保持一年收藏一幅作品的习惯。目前,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有25幅都属于博物馆级别的藏品,例如17世纪荷兰城市风景画家扬·范·德·海登的一张曾由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等三代君王、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皇后约瑟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圣彼得堡的国立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题材取自科隆的广场风景》,及目前正在画廊展出的比利时画家鲁本斯的《三王朝拜耶稣诞生》等。
商报:哈格曼画廊曾参与北京和上海的艺博会,展出西方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怎样的初衷使您在中国建立画廊?
简·哈格曼:五年前的偶然一次机会参观上海艺博会,在现场我几乎见不到一幅欧洲油画作品,我认为这是遗憾。这激发了我此后将家族和我本人收藏的部分作品陆续带到中国市场。我第一次参加上海艺博会虽然没有售出一件作品,但在我的展位上吸引了很多中国观众,我认为有机会能将欧洲艺术介绍给中国朋友本身就是一件极荣幸的事。同时,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国有很多真正的藏家进入艺术品市场,虽然目前没有太多藏家能够接受欧洲绘画作品,但我相信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藏家会逐渐接受进而收藏,因为艺术无国界。此外,我在北京银泰中心悦生活三层设立这家画廊,也是注重品牌,想为中国观众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接触欧洲经典艺术的最好平台。
商报:您如何看待欧洲藏家的系统性收藏?
简·哈格曼:很多欧洲藏家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收藏,他们会收藏同一时期艺术家的作品,不会出现杂乱性收藏的现象,而中国藏家更多的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收藏。我知道很多人对这样的收藏模式表示质疑,但我认为对于藏家来说,只要他们对艺术感兴趣,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鼓励的,是一个阶段的摸索过程。哈格曼画廊经营的都是一些17至19世纪已故画家的作品,收藏经典稀有艺术作品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商报:哈格曼画廊在参加中国艺博会的同时,也参与过欧洲的各类艺博会,例如著名的荷兰TEFAF艺博会,您如何看待中国艺博会的发展?
简·哈格曼:从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的艺博会开始,中国的艺博会就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他们相互学习并常去参加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展览活动,软硬件的服务在逐步提升的同时,藏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商报:据了解,哈格曼画廊展出的作品价格动辄上千万,您如何看待中国藏家群体消费西方经典艺术品的前景?
简·哈格曼:我认为,中国部分藏家对欧洲经典艺术已非常了解。当然,现阶段中国藏家在选择艺术品收藏时可能会首选中国艺术品,但我相信此后也会逐渐转向欣赏和接受欧洲艺术。例如,早先的日本藏家也是收藏日本本土艺术品,例如浮世绘,但目前很多欧洲顶级艺术作品的收藏者都是日本藏家。
商报:您是否会考虑收藏当代艺术作品?
简·哈格曼:我对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作品很感兴趣,也在尝试收藏一些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但这仅限于我个人收藏。我很荣幸能将欧洲的经典绘画作品带来中国,同时,我更希望能将中国的绘画艺术带回欧洲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201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