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拥有4700余成员的上海市收藏协会,如何推进它的发展,事关重要,25年来,我们不仅建立了15个专业委员会,还拥有20多个收藏沙龙。多年来实践证明,我会的收藏沙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充分显示它的活力的同时,也为我会的发展形成了特色。
为适应上海民间收藏与协会发展的需要,我会于2003年11月10日在上海拍卖行成立了“古陶瓷沙龙”,由张志源先生牵头组织。这个收藏沙龙一经成立,就显示了它的勃勃生命力,不仅坚持每月开展活动,进行讲课,交流与研讨,还编印了通讯会刊,雪球越滚越大,影响力与辐射力也越来越大,最终转制为本会的古陶瓷收藏专业委员会。在“古陶瓷沙龙”的影响下,翌年即2004年, 我会又成立了三个收藏沙龙:“南星古玩沙龙”(2004年2月7月)、“可口可乐文化收藏沙龙”(2004年8月8日)与“巾帼文化艺术收藏沙龙”(2004年11月23日)。虽说这三个收藏沙龙后来都停止了活动,但对推动本会收藏沙龙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那以后,收藏沙龙在我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成为一股十分活跃的力量。今年,在迎接上海市收藏协会25周年之际,我会又成立了四个收藏沙龙,它们是“末名雅集名片沙龙”(1月10日)“新华园艺术收藏沙龙”(4月24日)、“古玩宝斋艺术沙龙”(5月28日)、 “龙山文化收藏沙龙”(9月 3日),这三个收藏沙龙有的以同好为基础,有的以门类为主题,有的以社区为平台,搞得生机勃勃,令人瞩目。
多年来,我会的众多收藏沙龙坚持开展活动,积极宣传与推广收藏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挥了作用。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贡献。随着协会的发展,我会的收藏沙龙坚持活动,发挥着收藏沙龙的“小、专、特”的优势,依托社区,依靠爱好者,自由驰骋,聚集了人气,发挥了作用。例如“女红收藏沙龙”坚持开展交流活动,还编印了颇具研究氛围的《女红收藏报》,举办女红收藏展。又如“梅陇收藏沙龙”,以徐汇区梅陇社区为平台,在街道部门的支持下,多年来坚持月月开展交流活动,受到收藏爱好者的佳评。再如“铜器收藏沙龙”,依托中福古玩城与多宝古玩城为基地,邀请专家授课,开展交流活动,为收藏爱好者开拓了一条培训之路。在论及本会收藏沙龙时,我们不得不提“银行卡收藏沙龙”,这个收藏沙龙由一批年轻的志同道合者组成,他们以现代电脑网络为平台,集聚了人气,引导了当代我国银行卡的收藏,特具生命力,这些年轻人还特别具有爱心,在协会历次慈善捐款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一个协会要发展,尤其是象上海市收藏协会这么一个大型的社团,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如何做大做强我们的事业,如何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现在,收藏沙龙的活动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新模式。事实证明,我们已取得了成功,收获着累累硕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收藏沙龙建设经验,进一步创新理念,开拓思路,我们一定要将收藏沙龙的建设推向一个更新的发展层次。
作者:《收藏家》报编辑部 2011/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