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初书画展将在岭南会举行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之《欧初书画展》2月15日起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开幕。通过展出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欧初创作的书画作品,反映欧老数十年来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持之以恒,倾情于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怀与造诣。日前,记者对欧老进行了专访。
文/卜松竹
自言“书比画难”
收藏与众共享
欧初1921年出生于广州西关。卢沟桥事变后,他投笔从戎,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华南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勇战将。而他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热忱历来为人称道。
上世纪60年代末,欧老在公务余暇不废卷帙,究心翰墨,刻苦摹习《唐人写经》、《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书法佳作,博采众长,逐渐演化出挺峻流畅、法度严谨的书风,颇具晋唐风格。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又由书而入画,所作兰竹松石、老来红等皆兴至笔随,洒脱俊逸。欧老说,书比画难。画笔法较多,修补空间相对较大。现在很多人基础不好就乱搞创造,“哪有那么容易创造?”
此次展览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跨越战争年代与建设时期。欧老对记者表示,国人要立于世界之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必不可少。这是举办这个展览的第一个考虑。
收藏与众共享
欧老受家风与环境熏陶,自初中起便爱好收藏,及长,益知祖国文物能够弥青史、存鉴戒,因此,每为保护文物倾心尽力。
欧老对记者表示,自己从收藏之初,便纯出自对优秀文化艺术的热爱,无一点“市场”的观念,却也因此收集到不少好东西。现在一些人收集文物,主要以投资为目的,也是一条路子,没必要反对。有前辈文化人言:收藏文物并不奢望一辈子拥有,唯愿永存吾土。
欧老认为,收藏贵学,要多看多研。识见既多,精妙也就存乎于心。此外研究有争议的东西也很有用,不仅可以知晓不同的鉴赏者的不同经验,还可了解他们各自的鉴定方法。
早在2000年广州艺术博物院筹建期间,欧老便捐献出自己珍藏的藏品495件。2008年,欧老又将自己收藏了数十年的94件明清名家书画精品公开拍卖,所得3800万元全部用于成立“欧初基金”,建设学校,捐助贫困大学生。他认为化私为公本是收藏意义之一。但他也指出,与公众分享不一定全部采用捐赠的方法。保留产权,但与公立文化机构合作展览等,也是可行之途。
来源:广州日报 201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