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端阳申江民俗风情展于6月21日上午在三山会馆开幕。“端阳申江风情展”系“海上年俗风情展”后,我会着力打造的又一“非遗”传统节庆系列展。展览开幕后,经过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等公众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本市端午节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中国“端午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前两届端阳申江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举办第三届“端阳申江”民俗风情展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黄浦区政府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黄浦区文化局、黄浦区半淞园街道主办,上海市收藏协会、三山会馆、上海昆剧团承办,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市民近距离感受我国端午民俗,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让端午节的传统代代相传,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6月21日9点,主办单位为“第三届端阳申江民俗风情展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市、区领导与来自本会的藏友及社区市民计500余人出席了欢快而多彩的开幕活动。黄浦区政府副区长程霄玉致开幕辞,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黄浦区文化局局长杨刚、上海昆剧团团长史建、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徐静、本会会长吴少华等上台为儿童送上了香袋。最后,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陈振民与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为舞狮点晴,拉开了展览的大幕。开幕式上,上海昆剧团还特地上演了“小和尚下山”等极具观赏性的剧目助兴,而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民间艺术研究院的民间艺人表演与社区居民的粽子展演,更让端午佳节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主题展览由30余位藏家提供的端午文化相关收藏品,既有古代艺术品,也有大众喜闻乐见的藏品。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展品,例如:玲珑剔透的碧玉熏香炉、景泰蓝龙舟、紫砂钟馗座像、铜错银熏香炉具。有民国时期海派收藏第一人之称的钱化佛的朱砂“钟馗”图,有清末上海“邵源昌造”辟邪刀,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人家端午帐本,民国“方九霞”银棕针,历代铜镜系列等。这些展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端午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展名单见二版)。另外,还有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传统端午佳节文化的展板,详尽地介绍历史文化知识,让人驻步。展览免费向社会开放,展期至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