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随着南北的统一,加之帝王热爱书画,促使书画艺术创作和交流空前繁荣。
隋代的文人画家展子虔、董伯仁、田佟亮、郑法士等在魏晋南北朝绘画与唐代绘画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可惜除了展子虔《游春图》之外,其他画家的作品均已无存。唐代绘画吸收了外来艺术营养,从题材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在技巧方面,山水画中的楼阁有了空间关系的处理方法,能熟练运用线条刻画人物形象,尤其能以绚丽的色彩、紧凑的结构描绘丰腴的人物形态,反映出一种健康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书法的表现则融冶前朝,法度森严,充分体现了唐人“尚法”的时代特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阎立本、王维、李思训、吴道子、周昉等一大批画坛巨匠,也出现了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这些名家的涌现,使这一时期的公私收藏日渐活跃,摹拓复制名迹的做法被官方大量采用,民间收藏鉴赏家也应运而生,在藏品上加钤收藏鉴赏印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代:山水画两大画派形成
五代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北方以荆浩及其学生关仝为代表,描绘气势雄伟的北方峻岭,在南方以董源和他的学生巨然为代表,刻画草木秀丽的江南景色,从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流派。
两宋:文人画成主流,画风重大转折
两宋时期,崇文抑武,绘画出现了“文人画”艺术的主流和精神,画风由壮美而秀丽,使中国画出现了重大转折。书法“尚意”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禅宗的“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画注入了抒情意味。宋代宫廷画院规模宏大,云集了很多画坛高手。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李成、李公麟、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张择端、赵佶等。主要的书法家有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王安石、司马光等。这一时期官方、民间的收藏风气皆高过前朝。
元朝:诗书画结合成风尚
元朝建立以后,更多的书画家远离政治,特别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无心仕途,潜心翰墨,诗书画的结合成为一种风尚。这一时期主要代表画家有钱选、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等。无论公私收藏,大都有鉴赏印或题跋,书画著录多,但是质量较差,远不及唐宋两代。
来源:大河报 201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