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社会动态 综合新闻 组织机构 海派藏家 鉴定专家 收藏论坛
宁夏收藏协会 | 海南省收藏家协
河北省民间收藏 | 湖北省收藏家协
中国收藏家协会 | 吉林省收藏家协
江西省收藏学研 | 江苏省收藏家协
甘肃省收藏协会 | 宁夏收藏家协会
朱大先的平民意识——弘扬海派藏家精神论述之六
 
 
  在海派收藏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那就是收藏活动的平民化,即将传统的收藏从达官富贾的专利中解脱出来,让普通百姓人人可以参与。这对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故海派收藏家朱大先就是引领百姓收藏的先哲。
  朱大先(1921-1988),烟标收藏家,浙江上虞人。抗战后期到上海学铜匠生意,后考入美国办的中国农业公司(上海机床厂前身)。上世纪50年代,朱大先以革新成功750度强力切削刀而闻名全国,被人们称誉为“车刀大王”。1951年,他和倪志福等一起参加第一届全国群英大会,被评上全国劳模。此后,他又连续五次评为全国劳模。这样一位著名的全国劳模,又是怎样与烟标结缘的呢?原来,50年代的上海,在少年儿童中流行着一种玩香烟牌子的游戏。有一次,整日在厂里搞技术革新的朱大先回家,正好看到爱清洁的妻子将孩子玩的烟壳扫地出门,那花花绿绿的香烟牌子,顿使这位革新能手的疲劳消失殆尽。于是,他将那些香烟牌子拆开抚平夹进一本《机械工人》杂志。尽管他烟酒不沾,但从此这位全国劳模却与烟标结下了终身之缘。
  别人扔掉,他却要寻觅千万度,因为在朱大先的脑海里,这就是收藏,要收藏就要这样干。正是在这种平民收藏的意识驱使下,朱大先忙乎得喜出望外,当时,他供职的机关在外滩,每天中午都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赤日炎炎的夏天,同事们都找风凉的地方打盹,唯独老朱却偷偷地溜出去,在被骄阳晒得滚烫滚烫的江滨大道上,拣拾别人扔下的香烟盒。有一段时间,朱大先参加“全国刀具先进队”到全国各地专作示范表演,工作之余,沿途又成了他搜集香烟盒的好机会。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边的村庄口,看到几个孩子手中拿着的土簿子竟是香烟盒订成的,他马上与这些孩子“谈判”,买来一大叠练习本与孩子们交换了“土簿子”。回到住处,他悄悄地把它们拆开,一张张抚平。就是凭着这般锲而不舍的追求,30多年中,他搜集到了近5万种中外烟标,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讲,是一个收藏天文数。
  朱大先的平民收藏意识,使他成为引领当代海派民间收藏的先锋楷模。1984年春节,《解放日报》发表了一则消息,在上海职工新春文艺年会上,全国著名劳模朱大先举办烟标展览。好奇的人们涌向了市工人文化宫,这位“车刀大王”首次向人们公开了他的“地下收藏”,立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1985年2月,朱大先的平民收藏品,又亮相于上海职工第二届“八小时以外生活集锦”展览,再次获得了社会的热情关注。
  今天,朱大先已离我们远去。但朱大先的收藏“平民意识”,如今已成为了当今中国民间收藏的共识,而由“平民意识”所兴起的民间收藏早已成波澜壮阔之势。收藏者,就是收藏历史的人,而任何收藏品又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从这一点来讲,收藏的理念没有高低之分,若有高低,那就是收藏的动机。将收藏从高阁深院中解放出来,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海派民间收藏文化对中国收藏的重大贡献。而在引领这一潮流的大军中,朱大先永远是一位值得我们缅怀的收藏家。
 
 
 


作者:收藏家报编辑部 2012/8/13
最新新闻
  • [2025/6/8]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二届收藏读书节摄...
  • [2025/6/6]上海市 "双十收藏家" 榜单今天荣耀揭晓...
  • [2025/5/29]闲和雅静 古韵幽深
  • [2025/5/22]从魔都,到酒都——上海酒委会走进洋河、双...
  • 返回首页
    本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后台管理
    上海市收藏协会  赞助支持单位:上海静安书画院
    备案号:沪ICP备17009275号-1   Email:7979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2157656-808 021-62583256
    技术支持:上海筑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