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佛教艺术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更是受到人们的敬爱。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历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平抚世间种种困惑。通过艺术,呈现的是一门集宗教、历史、工艺价值的综合体,所依托的文化将随我们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无止境。 藏传佛教艺术尤以其精湛的工艺,特殊的历史背景,神秘的派系传承而得到社会的关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铜铸造,称为利玛。精选的材质所塑成的雕像,均谓以制作人名号或地区名称前缀,如扎什利玛、桑塘利玛等。
尤其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藏传金铜佛像,藏地称其为永乐利玛。因受尼泊尔纽瓦尔艺术的影响,人物造型准确自然,工艺精湛,细微处纤毫毕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藏传佛教艺术品较之汉传佛教艺术品存世量大,艺术特色也更加鲜明,并拥有国际化的收藏和市场背景,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大量竞买资金涌入这一领域。 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做为主流,应该重点关注艺术审美价值高的金铜佛教造像精品,13世纪前的早期金铜佛像,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佛像艺术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作品,以及艺术审美价值高的唐卡作品较有收藏价值;法器也有三类值得关注,制造工艺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法器,以及雕刻精美的护经板等。近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尤其有题款的精品市场更为关注,其次是清代宫廷风格佛教艺术品,以出自六品佛楼的佛像最受欢迎。 2004年以来,佛像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国境内交易,成交价格最高的佛像连续三年在中国境内产生。2004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首推金铜佛像专场,总成交额达4000多万元,翰海金铜佛像专场中藏式风格占73%。2004年夺得中国佛像成交第一名的是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798.375万港币成交。次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明代铜药师佛以1100万元成交。 2006年佛教艺术品尤其是藏传佛教艺术品成为市场的新宠,数量和价位都大幅度的提升。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Speelman收藏的佛像总成交额高达3.4238亿港币。明永乐款的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成交价高达1.166亿港币,成为目前世界上价格最贵的金铜佛像。 同年秋季,北京翰海进行佛教艺术品专拍,首推“永乐气象”金铜佛像专场,上拍11件明代永宣时期的佛像,多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拍出了骄人的成绩,将明代永宣时期宫廷造像推向高潮。 2011年北京翰海佛像专场拍卖情况 北京翰海去年春秋两季成功举办了4场佛像专场,总成交逾1.5亿元,再创国内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最佳业绩,并在国际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份额和地位,对国际佛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春季拍卖,“清戒—金铜佛像”专场和“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共100件拍品,总成交6200余万元,成交率高达88%,创历史最佳。其中比利时私人专场32件,100%成交,创精品佛像专场历史最佳。 秋季拍卖,“色无常—金铜佛像”和“悲智喜舍—辽楼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专场,共115件拍品,成交额5335.2万元,成交率66%,再创国内佛像拍卖市场最好成绩。 从去年北京翰海预展来看,佛像专场依然是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热点。拍卖现场竞投气氛稳而有序,场内举牌多为行内人士,判断理性,下手稳准,成交率很高。其中宫廷造像及高品质中原造像被资深藏家和新进买家购入囊中。高品质高古造像已成为市场热点和藏家角逐的对象。从年度佛像专场单件成交价前十名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去年国内成交的价最高的高古造像,是一尊高19.5厘米的释迦牟尼像,7至8世纪产自斯瓦特地区,材质为青铜琍玛嵌银嵌红铜,刻藏文题记:“好的,精美的!”曾经多次出版和展览。 高70厘米的明代中原铸造铜漆金六臂准提观音像(春拍2860号),是汉传佛教造像典范之作。同样高70厘米的中原铸造铜鎏金毗卢遮那佛(秋拍3869号),亦非常少见。 高38厘米的清康熙内地宫廷造铜鎏金漆金释迦牟尼像(春拍2826号),是标准的清康熙宫廷造像。高51厘米清乾隆内地宫廷造自在观音像(春拍2828号),上身以红琍玛铸造、莲座用的是黄琍玛,是标准的清乾隆宫廷琍玛铜造像,原为Lingero,Brussels收藏,流传有绪,2010年6月由巴黎佳士得拍出。秋拍中高63.5厘米的千手观音像(秋拍3823号),也是标准的清乾隆宫廷琍玛铜造像,上身采用青铜琍玛嵌金银,莲座为木雕彩绘,曾多次出版和展览。437万元成交的15世纪西藏地区铸造的智行佛母像(春拍2888号),高12.2厘米,是一尊非常罕见的贵金属造像,佛像上身以金铸造、莲座则用银铸成。

2012/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