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源于耕耘。每当我们接到《上海收藏家》会刊时,你是否知道在它的背后有群志愿者年复一年地付出了辛勤的奉献。
志愿者队伍,是本会的一大特色。在2007年2月上海市收藏协会20周年庆典圆满结束的时候,由会员姜奇、史明正、朱昌晨等9位同仁发起“建立志愿者队伍”的倡议,并及时刊发在当月的本刊上。倡议书响亮地提出:“协会发展,人人有责。我们协会有着良好的讲奉献传统,现在我们倡议建立协会志愿者队伍,以奉献我们大家的力量。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这份倡议书得到了广大会员同仁的热烈响应与参与。从此,做实事讲奉献的风气蔚然成风,志愿者队伍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扎实。
讲奉献、讲境界,甘当幕后无名英雄。本会志愿者的另一个特色,那就是清一色的会员,他们不计名不计利,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这种志愿者精神,在参与协会寄会刊时,就体现得非常完美。协会会刊每月一期,它不仅是上海民间收藏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协会与广大藏界同仁沟通的桥梁,志愿者们发挥了重要而无可替代的作用。每当《上海收藏家》会刊从印刷厂送到协会的当天下午,志愿者们就会早早赶到协会,折报纸、装信封、搭浆糊,每次都会有近10位志愿者准时前来参加这种简单而又辛苦劳累的工作,数千份会刊,就在挤得满满一堂的志愿者欢言笑语中分寄完毕。而没有形成志愿者队伍前,寄一期会刊,往往需要四至五天的时间。
在分寄会刊的志愿者中,吴明若与胡申南都是年近七旬的老同志,但他们每次都会提前赶到,做好准备工作,胡申南在今年上半年因腰椎病复发不能来,但病情稍有好转又赶来了。史明杰也是位老同志,有一次他的脚发炎,疼得不能走路,就叫出租车从周浦赶来协会。高克堂是志愿者中较年轻的同仁,每次必到,重活累活抢着干。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今年天热时,他母亲病危住院时,晚上在医院值班,白天再赶到协会来参加分寄工作,把实情瞒着大家。范振和是位新志愿者,但他努力向老同仁看齐,一次他在无锡旅游,接到协会的通知,马上提前赶回上海。姜奇是本会志愿者队伍的倡议发起者之一,每次干活,他都会做出表率,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沈珪也是位热心的志愿者,每次全都将《上海收藏家》折叠好,及时地送到本会活动基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刘海粟美术馆。在这群志愿者的身影中,还有邵渭良、丁百鸣、谭永顺、李春林……
协会工作是大家的工作,只要人人积极参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就会蒸蒸日上,与时俱进。从本会志愿者分寄会刊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不计名利的主人翁精神,更看到了协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志愿者们,我们向你致敬!
作者:纪则 2012/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