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9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收藏大展活动启动以来,市民收藏大展的报名及初选工作,已在本市204个 街道、乡镇社区文化中心全面铺开,这将是本市一次大众收藏的全面动员与检阅。上海市收藏协会作为这次全市收藏活动的经办社会组织,进入了政府公共文化建设的空间,这不仅仅是上海市收藏协会有所作为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对我们的一次检验。
收藏历史,传承文明,这是此次市民收藏大展的活动宗旨。民间收藏源远流长,是保护与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途经,功彪千秋。与传统收藏相对应的是大众收藏,从价值、作用及意义上来说,大众收藏是传统收藏的发展与互衬,它们相辅相存,共同构筑起民间收藏的蓝天。上海是现代“大众收藏”的发祥地,是以钱化佛等先辈在上海滩创立的,其核心观点就是:“人弃我取,寓价值于无价值之中”。从此,中国有了火花、烟标、门劵、请柬的收藏,大众收藏也成为了海派收藏的重要内容与标识。改革开放以后,海派收藏再次崛起,引领了神州大地民间收藏热点的兴起,并率全国之先,创立了上海市收藏协会(前称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集聚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民间收藏大军,涌现了一批在海内外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大众收藏名家,例如:算盘收藏家陈宝定、钟表收藏家王安坚、烟标收藏家朱大先、扇子收藏家黄国栋、雨花石收藏家杜宝君、海螺收藏家郑根海等。正是这些大众收藏,迅速地在全国兴起了一场波澜壮观的民间热潮。有媒体称,目前中国拥有收藏大军达七千万之巨,可以肯定,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大众收藏。
回顾历史,上海市收藏协会走过的28年历程,始终将大众收藏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成功,也就是大众收藏的成功。在今天 ,艺术品市场急剧升值升温,艺术收藏的故事也经之成了财富故事的代名词。在这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炒作投资混乱的社会环境下,重振与重塑民间大众收藏,就成为首届市民文化节·市收藏大展的现实社会意义了。任何收藏品,都是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载体,收藏者就是收藏历史的人。基于此,大众收藏与传统收藏都是一样的,就好比车辆的两个轮子一样重要。民间收藏能融入到今年市政府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中,与美术、书法、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摄影、动漫等并列在一起,这充分说明民间收藏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了,同时,也是上海市收藏协会长期以来奋斗的结晶。
保存文化,保存记忆。可喜的是,从各区县报名与征集的资料显示,一大批令人眼目一新的大众性收藏品类,已被挖掘出来,并正在显示出影响力。这些品种中大多为日常用品,例如铃铛、帐册、衣标、药方、小火表、老白酒、胶卷暗盒、厨房用品、铁皮玩具等。7月24日,静安区收藏协会在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推出的“叶坚华铃铛文化展”,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位默默耕耘20余载的有心人,一炮打响,成为了我国民间铃铛收藏第一人。他的成功,再次体现了收藏品的价值是多元的,藏品的经济价值并不是收藏价值的唯一体现,而像叶坚华那样玩铃铛,同样可以保护记忆,收藏快乐!
大众收藏的基础,一定要夯实!
2013/8/26 9: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