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要做强,就要牢牢扎根社会。因为社会组织来自社会,社会是根,社会是源,社会就是基础。一旦这个社会组织离开了社会,它的生命力也就开始枯竭了。
社会组织联系社会,扎根社会,需要平台与桥梁,特别是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建立社会平台是需要创新思路的。2005年初,上海市收藏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确定了“精诚团结共奋斗,做大做强争一流”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推进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5月18日,我会在全力支持与协助“云洲古玩城”扩建开张之时,一个全新的社会平台——“收藏活动基地”,也在这个古玩城撩开了她的面纱。2006年3月28日,地处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的“中福古玩城”闪亮登场了,这里也成为了上海市收藏协会第二个“收藏活动基地”。从此,本会的“收藏活动基地”就象雨后春笋,在全市各处遍地开花,从而形成了沪上民间收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收藏活动基地”,这个国内藏界首创的新生事物,从它一诞生就显示出它的旺盛生命力。在云洲古玩城挂牌的当年,半年多时间内,我会就在那里举办了各类活动72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中央电视台首届民间藏宝电视展上海选区活动,前后时间长达三个月,参与人数数以万计,为海派收藏赢得了荣誉。同样,在“中福古玩城”建立“收藏活动基地”的四个月后,为迎接我会20周年而发起的“收藏不忘慈善,真情回报社会”的活动在那里举行,“中福古玩城”成为沪上藏界人士展示爱心的大舞台,300多位会内外人士的奉献,换来了江西革命老区上饶市横峰县钱家村的“上海收藏希望小学”的建成,它至今依然是中国收藏界的唯一记录,见证了沪上藏界同仁大爱无疆的精神。正因为有了收藏活动基地的社会平台,从而使上海市收藏协会的各项活动推向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例如本会会刊《上海收藏家》报,在云洲、中福、恒大、聚奇及尊木汇五个收藏活动基地的鼎力支持下,从原先的四版扩至八版,发行量已近1.5万份,在国内藏界可称得上首屈一指。
“收藏活动基地”,是上海市收藏协会联系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展示与实践我会宗旨目标的窗口,更是弘扬与守护我们精神家园的园地。目前,我会已在全市各区建立了20多个收藏活动基地。随着本市民间收藏活动的普及与发展,我们的收藏活动基地已从最初的古玩市场,拓展至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创意园、文化景区,甚至是社区街道。今天,又传来消息,著名的全国先进社区“华阳街道”成立了收藏艺术协会,这不仅是本市正式成立了首个街道社区成立的收藏组织,也是本会收藏活动培育出的一朵奇葩。
“收藏活动基地”创立至今已逾8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关注与培育下,她的茁壮成长,已成为海派收藏发展的助推器,更成为上海市收藏协会做强的抓手。形势在发展,特别是首届市民文化节将收藏纳入九大赛事之一后,上海的民间收藏将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从今以后,收藏活动纳入了政府文化事业的范畴,成为本市城市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任务。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做强“收藏活动基地”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以服务社会的高度深入抓好“收藏活动基地”工作,必须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与优秀文化遗产的目标,深入“收藏活动基地”的功能,必须以创新驱动的理念来推进“收藏活动基地”的发展。
努力吧,让我们以社会平台做强上海收藏!
2013/10/21 10:2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