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时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收藏大展“百名市民收藏家”终于揭晓,这是上海民间收藏的一件大事、一桩盛事,值得庆贺!
被列入今年上海市政府重大文化活动的市民收藏大展,是一次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配合、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自今年5月23日在三山会馆启动后,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喜人热浪。至7月底,从全市204个街道乡镇社区文化中心及网上报名,涌现了近3千报名参赛者。经过8月与9月,全市17个区县、部分系统报名参赛者。经过初评共产生了345名候选人。10月份,大展组委会在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的布署与指导下,经历了两轮严谨而规范的专家评审,最终产生了100位市民收藏家,再经大展组委会审定,又经过网上公示,最后确定了100位市民收藏家。整个评审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评审公正,程序规范,实事求是,兼顾平衡的精神。
从赛评出的100位市民收藏家来看,整体上凸现出海派收藏文化的特色,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深厚的传统文物,例如陶瓷器、书画、古玩等。又有现代气息浓厚的收藏,例如车模、藏书票、大铜章、世博文化。还有舶来的艺术器物文化门类,例如打火机、手杖、非洲木雕等。更令人眼亮的是,大众收藏门类集体亮相,例如火花、门券、票证、烟标、报刊、戏单、微章、酒瓶、纪念标、红色收藏等。海派收藏的代表人物光彩耀人,例如许四海(紫砂)、包畹蓉(京剧戏服)、徐滨杰(船模)、周伯钦(火花)、冯懿有(香烟牌子)、周令和(月票花)、叶文汉(校徽)等。在百位藏家中还有特别彩头,最小的刘诺(女)只有7岁,藏了数千件修正笔,最年长的曾宪礼103岁,是位老红军。最令人唏嘘的是宋炳仁;当他通过初赛时,他已骑鹤西去。在这百名藏家中,有一条足以令全体同仁自豪的数据,在百名市民藏家中,有69位是本会的同仁。
首届市民收藏大展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建筑于“重在参与,贵在追求”的基础。在这次大赛中活动,区县收藏协会为配合与协调发挥了事关重要的作用,更令人称赞的是,他们付出了努力与奉献,却退出赛事活动,例如静安区收藏协会杨继光会长,崇明县收藏协会冯锡单会长、普陀区收藏协会秘书长黄振炳,松江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成大林,奉贤区收藏协会秘书长夏德官。作出奉献的还有上海市收藏协会的陈克涛、董水淼副会长,理事张永正、宁春光以及闸北区收藏协会俞建国会长,他们都有实力与能力参加赛评,但他们都主动放弃,担负起评审的工作。这种甘心做幕后英雄的精神,难能可贵。因为名额的有限,因为同类相撞,因为其他原因,凭心而论,没能进入“百位市民收藏家”的特色藏家还有许多,例如温举珍(旅游扇)、杨金妹(瓷片)、张道华(红楼等专题)、徐聿强(集报)、陆树华(糖果纸)、胡申南(票证)、包昌善(红包封)、邬久康(墨盒)、黄国祥(竹雕)、钱春阳(古墨)、彭学伟(旅游纪念品)、张建平(地铁卡)等,我们向他们致敬!
在这我们为这些获得称号的藏家喝彩的同时,我们更为那些参与并作出奉献的收藏家鼓掌。
赛评只是暂时的,收藏家的理想与追求,才是永久的。正如本次大展的宗旨那样:“收藏:见证历史,传承文明”。
2013/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