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社会动态 综合新闻 组织机构 海派藏家 鉴定专家 收藏论坛
宁夏收藏协会 | 海南省收藏家协
河北省民间收藏 | 湖北省收藏家协
中国收藏家协会 | 吉林省收藏家协
江西省收藏学研 | 江苏省收藏家协
甘肃省收藏协会 | 宁夏收藏家协会
收藏永不言迟,市场总有机会

 

收藏之所以为许多人所喜爱,不仅仅是为了兴趣或自赏。藏品在给予收藏者艺术享受的同时,又可保值升值,这让收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当收藏文化逐渐成为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如何搞好收藏与投资就成了一门学问,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呢?本报就当前收藏与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问题采访了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先生,从收藏投资热的兴起谈起,为您准确把握收藏与投资的最新趋势及方向。

 

 

记者(以下简称记):2009年的收藏市场热闹非凡,艺术品拍卖业的火爆让各类收藏品身价暴增,让人不仅感慨“盛世兴收藏”。请问吴会长,您对当前收藏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如何看待的?

 

吴少华(以下简称吴):2009年的收藏品市场确实非常火爆,可以用出人意料来形容。原以为受国际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收藏品市场肯定会遭到波及,不料2009年下半年起,以拍卖为风向标的艺术品投资,屡创新高,让人惊叹不已。例如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以8578万港元拍得的清乾隆御制云龙纹紫檀宝座,就是一例。还有被《石渠宝笈》著录过的皇家宫廷收藏品,也创出了新高,可谓身价暴增。

 

2009年的收藏品市场的火红,有着诸多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这么几条:首先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我们的话语权决定了我们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是艺术品价值的回归,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增强,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艺术,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再次,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收藏投资的主体也回复到主流社会。基于此,我对收藏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记:无论如何,谈收藏都离不开“钱”字。收藏是往外砸钱的买卖。然而,很多收藏品,如绘画等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升值,甚至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价格陡然蹿升。在2009年秋拍中,四件古代字画身价过亿,请问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收藏品只要留存时间越长升值的空间就会越大?  

 

吴:收藏离不开“钱”,人人皆知,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收藏品投资离不开客观存在的市场,谈艺术品投资更离不开我们的经济大环境。众所周知,艺术品与证券、房地产,并列为21世纪三大投资领域,既然是投资的概念,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专看收藏品的市场,而是要以整个投资的全局、大局去分析研究,再综合进行评述。举例说,宋徽宗赵佶的那张“珍禽图”,六年前的拍卖成交价为2000多万元,而2009年的拍卖成交价已达6000多万元。表面上看,好像涨得很厉害,但我们若以房价作对比,就不足为奇了:六年前上海市中心区域的新开楼盘房价大多在万元左右,现在同样的地段,则要5万了,最高已达16万了。相比之下,艺术品远不如我们的房价。

 

当然,艺术品不能等同于房地产,它是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的,这种筛选不是人为的,而是历史性的,不能说留存时间越久就越值钱。北宋至今已800年左右了,北宋的大多数古钱至今还在论斤卖;第二套人民币只不过50多年的历史,10元版市场价已超过10万元。这中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它的公众认知度、存世的珍稀性、流传的可靠性与艺术的权威性,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明白了这一点,再回过头看2009年秋拍中的四件过亿字画艺术品,我们就能看清楚其中的道理了。

 

 

记:记得您以前说过一方图章的故事。三年前,一个收旧货的人以500元从一位老太太处收购了一方老图章,老太太是高兴了,没想到一块摆在家不能用的老图章倒换了500块人民币。她哪会知道,几经周折,这方图章以12.5万元由上海东台路古玩市场一大商铺买入,最终又被一个日本人以99万元的高价买下。这个故事说明了当前的收藏品市场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真正能鉴别好东西的人并不多。而像古玩这一类艺术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也极其有限,然而还是有很多个人与企业加入收藏大军,这是为什么?

  

吴:这块田黄章,是我在“东方大讲坛”向公众演讲的一个传奇的收藏故事,这块章的珍贵,还在于清代大家赵子谦在上面刻了72个字的边款,是绝无仅有的珍品。另一方面,则是利益的重诱,因为不是人人都具备识“宝”眼光,那么我就捡你的“漏”,“漏”是什么?就是“钱”,就是经济利益。常言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利益熏心,必定会迷失方向,许多收藏者常常就走火入魔了。

 

但不论怎么说,如火如荼的收藏热,保护也好,投机也好,都从客观上推动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国泰民安收藏盛”的历史规律。

 

 

记:想当年,家家唐伯虎,户户宣德炉。看今日,处处见钧瓷,人人有启功。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许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收藏市场,说白了,收藏者的直接动机很可能就是贪婪。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吴:这个问题,要具体对待了。可能有不少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收藏市场。但我们更应看到,收藏品除经济价值外,它还有更多的价值,例如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冶性价值、求知价值等。人生百态,进入收藏领域的动机与兴趣也各异。举一例,我认识一位企业家,而且是位成功人士,此公患有严重的失眠症,遍求名医无良效,一次偶然从朋友处觅得块玉器,出于好奇,他弄起玉器,每天晚上把玩、研究、查阅资料,忙得不亦乐乎,玩累了,倒在床上就睡,久而久之,“奇迹”出现了,他的失眠症不治而愈了。后来,他告诉我,这是兴奋灶的转移。从此,他成了铁杆的收藏者。再举一例,有一朋友,他孩子对历史不感兴趣,父亲就找来古代钱币诱导他,结果父亲的古钱越收越多,儿子的历史越读越好,结果还考进了历史专业。你说,他对收藏有何金钱“贪婪”?

 

当然,也有很多的“贪婪”收藏者,在此,我真心地告诫那些人,“贪婪”要不得,“贪婪”最终要被“贪婪”吞噬,这是千古训诫。

 

 

记: 众所周知,收藏品投资的关键在于对投资对象的正确估价以及对其未来价格走势的正确判断。那么,除了那些年代久远的收藏品具备投资价值外,当代艺术品中有没有什么值得收藏的呢?如果有,请问您具备什么条件的当代艺术品值得收藏投资?

  

吴:我想重点谈谈当代艺术品投资问题,因为古代艺术品投资已经过历史的筛选、历史的沉淀,无需多言了。

 

当代艺术品是否值得收藏、是否有收藏价值?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我们来回答,200多年前的乾隆爷已经做出了无可非议的答复,不信,请你到北京故宫兜一兜,那里显赫世界的许多“国宝”,不都是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在位时的“现玩”么?不论是众多的官窑器,还是至今仍报时的自鸣钟,还有那件“玉雕王”“大禹治水玉山子”,不都是当时的“当代艺术品”吗?

 

关键的是,什么样的当代艺术品具备收藏投资价值,值得研究探讨。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起码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艺术价值,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不可代替的价值。必须是“美”的,那些任性到挂在家里让人睡觉都感到可怕的作品,对它的隽永性,我感到怀疑。其二,材质的珍稀性。珍稀本身就是收藏价值观的基因,物以稀为贵么。以珍贵木材为例,2009年以来,大红酸枝以每月5%的涨幅在升值,最好的料已达到7万-8万元,跟2008年底比,几乎翻了一番,现在还在涨;小叶紫檀也翻了一番,达到70万元左右,已超过了2007年最高期了。另外,新疆的白玉、寿山的印石、肇庆的端石、缅甸的翡翠等,都是这样。其三,名家价值。随着人们对艺术的崇尚,也越来越追崇艺术品的创造者,例如我们谈到紫砂必提“陈曼生”,谈到铜器必提“张鸣岐”一样。当然,如今的艺术品领域存在着“春秋战国”现象,“头衔”乱封、自封、冒封,这要另当别论。真正的艺术大师要等到“盖棺”才能定论。

 

在此,我要提一个新观念:要倡导“文化消费”,不是什么玩意儿都可以收藏的,不能挂一幅画就谈收藏,摆一件瓷器就是投资,那是美化你的环境,它是否有收藏价值,需要时间的考验,要以平常之心对待收藏。许多好东西,是在不经意之中保存下来的,例如首轮“猴”票,再例如纪念币中的“建行40周年”等。

 

 

记:在收藏文化注入经济成分的今天,收藏已成为承载、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请问您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收藏文化与投资相结合,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呢? 

 

吴:这个课题很大,可以做篇大文章。简而言之,从本质上来讲,所有的收藏都是造福子孙万代的。让收藏品进入流通,就是让收藏品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从而起到更有效的保护。在流通领域中最顶端的是拍卖,这是艺术品投资的最重要的渠道。从这一点来看,不是每一个收藏者都能进入的,也不需要人人都进入这个顶端,因为收藏品还有其他渠道,如地摊市场、古玩商铺、文物商店等等。而且这些渠道,可能乐趣更多,更精彩。

 

艺术品历来是一种投资理财的对象。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个“扫四旧”的历史时期,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故而才有了艺术品爆红价格蹿升的事实,这是特殊与特定的历史造成的现象。收藏投资到了应该回归理性、回归常态的时候。什么叫“理性”与“常态”?就是艺术品有着自身递增的空间,不是人为的,它的递增空间需要时间,有时要到你的下一代才会体现出来。一定要以平常的心态,因为任何收藏品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多的需要你去发掘。

 

 

记:当前的各类收藏品市价已经很高,想“捡漏”更是难上加难,现在买藏品更像是一种高额的消费而不是一种投资。如果收藏很难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手段的话,那么对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吴:收藏永远没有迟到者,只要你做有心人,永远会有机会。

 

问题在于,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收藏人士,必须要克服盲目“捡漏”的心态。很多的人,在对收藏品了解很少的情况下,蜂拥而进,所持的就是“捡漏”的动机,本领没学好,眼光没练就,故你被别人捡了“漏”。

 

收藏需要胆识,需要超前意识,需要独立的综合判断能力。只要市场存在,投资永远有机会。举一例,在2008年底的时候,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南黄花梨“一落千丈”,福建仙游的一些红木厂商纷纷削价推销,有一胆大者,以1.8万元收进两椅一几的越黄皇宫椅,而且有一套收一套。结果,此人收进了百余套,2009年春节后,越黄家具价格回升,如今这样的一套皇宫椅,其市场价已升至13万至15万元了。你看看,此人在不经心之中,捡了多大的“漏”。

 

所以,我再重申一遍,只要市场存在,永远有“捡漏”机会,也永远会有更多被人“捡漏”的故事。这就要看你的能耐了。要知道,收藏的奥秘,就在其中。

 

 

记:艺术品投资的高额回报率使人铆足了劲想往市场里钻,但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艺术品投资不仅需要眼力与财力,更需要专家的指点及对市场的判断,请您从专家的角度谈一下,普通收藏者如何才能最好地把握艺术品投资趋势。

 

吴:专家谈不上,心得体会可以说几句。

 

1.不要盲目相信专家,有时误导常常会从那里发出。

 

2.练好你自己的基本功,不付学费的收藏者不会成为真正的收藏家,尽付学费的收藏者永远成不了收藏家。

 

3.拍卖排行榜,永远是艺术品投资的风向标,但不要成为你的前进指示牌。

 

4.不要盲目跟风,要选好你的收藏专题,泛滥了就会成灾。

 

5.拿多余的钱来收藏投资,有100元最多拿出三分之一,记住,人还要生活。

 

 

记:最后想请您谈一下海派收藏灵魂“人弃我藏”、“标新立异”的意义所在。

 

吴:作为国内创立最早的省市级法人收藏社团——上海市收藏协会的会长,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4个年头,一不经意,创下了国内省市级收藏协会会长任期的最长纪录。

 

我能创下这个当今中国藏界的纪录,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缘于海派收藏文化给予的扎实基础。正如你所言,海派收藏的灵魂是“人弃我藏”、“标新立异”。我较系统地梳理过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的民间收藏的历史及现状,其实它的灵魂,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创新”意识,套一句现在时髦的话,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素。大家都知道,上海民国时期有位钱化佛,此君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孙中山授过勋章给他,又票友下海演文明戏拍电影,还是位画家,专画佛像,最终他在收藏园地创立了自己的地位,现在,他被公认为海派收藏的鼻祖,“人弃我藏”与“标新立异”就是此公的遗言,出于《三十年来之上海》一书。他开创的收藏门类有火花、戏单、烟标、香烟牌子、请柬等,甚至还有讣告、公告等。     

 

在此,我将钱化佛的这8个字,赠送给广大的收藏者,祝你们在新的一年中,能取得更大的收获。不当之处,乞赐指正。谢谢!

 

 

 

 




作者:曹辰 来源:江南时报 2010/1/10
最新新闻
  • [2025/6/8]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二届收藏读书节摄...
  • [2025/6/6]上海市 "双十收藏家" 榜单今天荣耀揭晓...
  • [2025/5/29]闲和雅静 古韵幽深
  • [2025/5/22]从魔都,到酒都——上海酒委会走进洋河、双...
  • 返回首页
    本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后台管理
    上海市收藏协会  赞助支持单位:上海静安书画院
    备案号:沪ICP备17009275号-1   Email:7979sh@163.com
    联系电话:021-62157656-808 021-62583256
    技术支持:上海筑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