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绣球,春联盈门。2月4日上午,近千名收藏家、书画家、灯谜爱好者、市民及学生,欢聚沪上儒学胜地“上海文庙”,参加“迎虎如意——第四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开幕式。黄浦区文化局叶盛局长主持开幕式,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黄浦区副区长张辰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剪彩(见下图)。吴少华会长向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作展品介绍。长达35米由李洺创作、张森题书的“百虎图”,千姿百态、活龙活现,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以“过年”为主题,展示上海滩五方杂居的过年风俗和节庆文化为脉络的“海上年俗系列展”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前两届在沪上三山会馆成功举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2009年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海上年俗——“吉庆春联”,被列为“上海市迎世博、贺新年、送春联展示活动”的重点项目,取得较大成功,受到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高度赞赏。2010年春节期间,这一系列活动再次亮相,延续并拓展前三届的主题、内容和规模,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上海春节期间的文化景观和文化品牌。
2010年是中国传统的“虎”年,本届“海上年俗”将围绕“迎虎如意”的主题展开。以传统生肖“虎”为展示内容,通过书画作品、生肖文化、节庆器物、艺术品等展示,显示申城海纳百川的过年风俗。过年猜灯谜是传统年俗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猜灯谜又称“射虎”,本届“海上年俗”将猜灯谜作为一项特色而加以开展,以拓展市民群众的参与性。精彩的展览由本会30余位收藏家提供,有历代玉虎艺术品、历代瓷塑虎、石雕虎、瓷画虎、剪纸虎、钱币虎、肖形虎,以及民间各具特色的虎帽、虎鞋、虎枕、虎兜,其中杨振斌的历代玉虎神态各异,杨绍荣的虎头巾绣工精细,冯懿有的老虎香烟牌子难得一见。壶,民间谐音“福”,故系民间年俗必备之物。所展壶艺大师许四海精心创作的十八式“世博壶”,将世博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融为一体,不仅有“中国馆”与“海宝”的形象,还有传统蒸笼造型的壶。寓意“蒸蒸日上”,令人拍案叫绝。另外还有吴士保设计创意的世博紫砂壶、唐家生创作的碧玺紫砂“世博系列壶”。
海上年俗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天南地北的年俗器物,大有看点。例如清代的贺年卡,附上的名刺(即名片)只有一节大拇指大小,堪称中国名片之最。古代读书人有“元日开笔”的习俗, 即大年初一,提着小书箱,到文庙拜谒孔老夫子,再提笔写几个吉祥的字句,可预兆才气涌来,展览中就有清代“元日开笔”的榉木小书箱。展品“开门大吉”鞭炮挑,为古代兵器“戟”的造型,铜质所制,长一尺有余,系古代大年初一开门挑着鞭炮,寓意“开门大吉(戟)”。将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始正月十八的年俗活动,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有不少“年俗”现已忘却,例如在接财神前有“送穷神”的民俗,“穷神”不送掉,何来“财神”可接。
举办“迎虎闹春”——第四届海上年俗系列展活动,就是试图通过年俗的弘扬,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唤起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四届海上年俗风情展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与黄浦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群众文化艺术馆、黄浦区文化局、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承办。由上海文庙管理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山会馆管理处、上海灯谜协会协办。展期至3月5日,期间将于正月十五举行猜灯谜活动。本届活动设“吉祥如意”与“百虎闹春”分会场。

作者:纪则 2010/2/10
|